... 理事長的話
首先,衷心祝賀前理事長陳柏熹教授願意承擔推動臺灣心理健康使命的重任,出任衛生福利部心理健康司司長,期許在他的帶領下能促進台灣全國人民的心理健康福祉。
臺灣生物精神醫學暨神經精神藥理學學會自2002年由創會理事長張文和教授創立以來,在歷任理事長的領導下不斷茁壯成長,逐步提升台灣在此領域的國際地位。歷屆理事長,包括張文和教授、林克明教授、蘇東平教授、劉嘉逸教授、林式穀教授、楊延光教授、白雅美教授以及陳柏熹教授,均為學會的發展付出卓越貢獻。我深感榮幸,能接棒領導學會邁向新階段。
在全球快速變動的社會環境中,心理健康議題逐漸受到廣泛重視。身心健康不僅攸關個人福祉,更牽動整體社會的穩定與進步。身為臺灣生物精神醫學暨神經精神藥理學學會的一員,我們肩負著推動學術研究、促進臨床發展、回應社會需求的使命。
近年來,精神藥理學與生物精神醫學領域皆取得顯著進展。新一代抗憂鬱劑、抗精神病藥物、失智症藥物、與失眠治療藥物的研發,以及神經調控技術的躍進,如經顱磁刺激(TMS)及其他腦功能調節方式,大幅拓展了精神疾病的治療選擇與精準性。此外,基因、神經影像與分子生物學等領域的突破性研究,深化了我們對精神疾病病理機制的認識,並促進個體化治療策略之發展,為精神醫療領域開啟更多前瞻性可能。
本學會自創立以來,即與世界神經精神藥理學會(CINP)建立緊密合作關係。近年積極參與其主辦之多項國際會議,並於2022年成功爭取在台北舉辦第33屆世界年會。學會亦為世界生物精神醫學會(WFSBP)、亞洲神經精神藥理學會(AsCNP)之正式會員,持續參與國際交流,確保台灣研究成果與國際標準接軌。每年與日本神經精神藥理學會(JSNP)進行雙向年輕學者互訪,促進跨國學術交流。國內方面,學會身為台灣神經科學聯盟(TSfN)創始會員之一,積極投入多場跨領域國際神經科學研討會。未來,我們將善用這些平台,持續展現會員在精神藥理學與生物精神醫學領域的研究成果,加強與國內外學者的交流合作,進一步提升學會的國際能見度與學術影響力。
本會長期關注國人心理健康需求,已發表多項本土精神疾病治療專家共識,涵蓋思覺失調症、憂鬱症及雙極症領域,並編撰腦神經刺激治療專業手冊。此外,為培育新世代學術人才,設立「創立理事長張文和研究論文獎」、「Dr. Paul Janssen研究論文獎」、「TSBPN-JSNP年輕學者學術交流獎」、及「國際學術會議參與獎助」等獎項,積極鼓勵年輕學者投入研究,為台灣的生物精神醫學與精神藥理學領域注入更多創新與活力。
展望未來,我們將秉持學會的創立初衷與使命,積極推動本土精神醫學研究,深化臨床應用與基礎科學之融合。透過國際交流與學術合作,拓展台灣在全球精神醫學領域的影響力。我們相信,只要凝聚會員的智慧與力量,必定能引領學會邁向更寬廣、更深遠的學術里程。
謹此,再次感謝各位會員的熱忱與付出,讓我們攜手共創精神健康新願景。
臺灣生物精神醫學暨神經精神藥理學學會
盧孟良 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