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TSBPN
  • TSBPN 中文
  • TCNP
  • TSBD
  • /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臺灣生物精神醫學暨神經精神藥理學學會
  • 學會介紹
  • 腦神經刺激專家委員會
  • 最新消息
  • 會議
  • 學術獎
  • 出版
    • 專家共識
    • 臨床量表
    • 學會書籍
    • 學會通訊
    • Bulletin of the AFPA
  • 會員資格
  • 會員繳費資訊
  • 國內外相關網站
Loading
首頁 >> TSBPN 首頁 >> 出版 >> 學會通訊

... 學會通訊

字體:小.中.大
分享:
作者:Neuroscience, Endophenotype, and Future Diagnosis of Anxiety Disorders
Establishment of Neuroimaging Platform in Psychiatry
Tung-Ping Tom Su, M.D.
Head,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 Taipei
Yuan-Hwa Chou, M.D. Ph.D.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 Taipei
演講導讀及紀錄 陳佳惠

焦慮性疾患目前分為五種。目前的診斷系統診斷,雖然較以前有較好的reliability,但是validity仍不佳,而這是由於現在我們的診斷是靠phenotype。故往後的DSM-V,anxiety disorders的診斷分類有可能會有改變。當我們檢視目前的OCD診斷時,會發現其中有數種可能的subtype,而這包括resistant OCD、OCD+tic、schOCD、poor insight OCD等,而這些症狀的特質會不會是OCD的subtype?

  •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CD prevalence:世界各地不同,約2%左右,但臺灣則是0.7%。診斷不易的原因在於病患會掩飾他們的症狀。有五個篩檢問題可以幫助我們在臨床上更容易偵測OCD:你常檢查嗎?你常洗手或洗東西嗎?有沒有一些你不想去想卻又揮之不去的念頭?日常生活的活動會不會需要花很多時間才能完成?你會不會很注重秩序或對稱?臨床上主動詢問病患是重要的,因為OCD的病患常在14-15歲就發病,但是卻直到30歲左右才獲得正確的診斷及治療,而詢問正確的篩檢問句可以幫助我們更早診斷他們。
  • OCD+tics
    OCD病患中有30-50%合併tics,而一半的病患親屬有tics,這顯示了OCD和tics的密切關係,而這也顯示了OCD和dopaminergic system的關係。故,在OCD+tics的病患,在藥物中再加上antipsychotics作為治療是最佳的治療方式,研究也顯示這樣的治療是有效的。而這也暗示著OCD+tics可能是OCD的特別subtype。
  • Poor insight OCD
    在DSM IV系統中,OCD病患的診斷必須要包括病患對於自己的症狀有insight。但是Insel及Akiskal也提到OCD病患的insight是呈現continuum的狀況,有時會有obsessive delusion的狀況。此狀況的treatment specificity卻很差。Eisen針對OCD的insight和治療預後做了一個研究,他發現insight的好壞和治療反應並無關係。而這也表示insight也許和疾病症狀的嚴重度有關,但也許本身非subtype。
  • Schizophrenia and OCD
    在1999-2003發表的流行病學研究中,schizophrenia和OCD的comorbidity為10-25%,顯示這兩個疾病的共病比例很高,且比兩疾病個別的終生盛行率都高。在schizophrenia病患中,出現OC symptoms預測了不良的預後。在治療方面,Zohar曾使用antidepressant+antipsychotics治療出現OC symptoms的schizophrenics,而這些病患不但OC症狀改善,psychotic症狀也改善了。故也許scOCD可能是一個OCD的subtype。
  • Issues to be learned
    我們可以使用molecular pathophysiology的知識,以genetic tools來辨認疾病的endophenotype。在pharmacological challenge中,我們嘗試了解了5HT在OCD中是否佔有一席之地,而結果是肯定的。我們發現某些potent 5HT re-uptake blockers對於OCD是有效的,而mCPP這個5HT post-synaptic agonist會影響OC症狀;OCD病患對於mCPP也特別敏感,其他的藥物並不會有相同的發現。而mCPP是5HT 1D receptor的potent agonist。Sumatriptan是一個偏頭痛用藥,同時也是5HT 1D agonist;使用sumatriptan會使OCD病患症狀惡化。
  • Genetics and 5HT 1D hypothesis
    雖然並不肯定,但目前的證據包括Mundo(2002)等人發現5HT 1D beta receptor gene G861 allele在OCD病人中較preferentially transmitted。
  • Clinical implications
    在藥物中,ziprasidone對於5HT 1D 有較好的affinity,也許會有比較好的antiobsessive effects。
  • Brain image as tool
    在brain image方面,OCD和major depression也有不同的表現。對於antiobsessional treatment的marker是elevated activity in right caudate,而對antidepressant有反應者則是low amygdale activity及high midline prefrontal activity。但此類研究仍需進一步external validation。
top
最新消息│ 學會介紹│ 會議│ 學術獎│ 出版│ 連絡我們│ 國內外相關網站│ TSBPN│ TSBPN中文│ TCNP│ TSBD
臺灣生物精神醫學暨神經精神藥理學學會
戶名:臺灣生物精神醫學暨神經精神藥理學學會/帳號:合作金庫(006) 世貿分行 5056-871-000313
地址:704302 臺南市北區勝利路138號 成大醫院精神部
電話:(06) 235-3535 轉 5101/E-mail:tsbpn2002@gmail.com
Copyright © 2024 TSBPN 臺灣生物精神醫學暨神經精神藥理學學會. All rights reserved.